中国品质最好的南珠:战国时期就有种植珍珠的,东汉面临严重枯竭
《大唐荣耀》之番外二:李俶思念成疾,珍珠,你终于康复了
微信号:qinglan337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重点提示:我是剧痴,剧痴,剧痴,我只看剧,无关原著,无关历史。 这里是小女子眼中的影视,看完《大唐荣耀》电视剧后,只觉得心中意难平,久久无法平复,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抑郁,便开启了《大唐荣耀》番外篇的写作,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,不喜欢的朋友也无
引言
"东珠不如西珠, 西珠不如南珠"这是我们历史上对南珠的美誉。我国国土面积辽阔,海岸线更是绵长,在我国能够种植珍珠的地方有很多。但是在我国能够称得上最好的珍珠就真的说明品质是真的好。合浦位于我国广西,现在属于北海市的管辖。甚至在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也说珍珠粉涂面,能够起到美容的功效,还能够止咳化痰,内调身体。不仅仅能够各种饰品还有美容和药用的价值。更是深得女性们的喜爱,各种首饰项链,代表着高贵和优雅。直至今天珍珠饰品也是多少女生们的心头好。而且我国的能工巧匠是在是太多了,在古代更是有很多珍珠制成的精美饰品,或者男子们的腰带,鞍带等等。而且我国采捕合浦珍珠的历史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了,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。合浦产的珍珠有各式各样的,不仅仅是我们印象里的白珍珠。还有黑珍珠,紫珍珠等名贵不同的样式。

先秦时期
先秦时期距离我们实在是太久了,而且留下的可考的文献也是不多。再加上当时秦始皇当时"焚书坑儒"导致大量的书籍被销毁。特别是能够进入司马迁的《史记》更是凤毛麟角。这也从侧面说明,合浦的珍珠早在先秦时期就得到重视。《史记》中就有"还珠合浦"的记载。《后汉书·孟尝传》。从东周的周桓王时期开始,就在合浦的海边种植珍珠,虽然技术不是很成熟,而且具体时间不可考。但是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在海边种植和采捕珍珠。而且在海边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,当地人以珍珠作为商品和商人们交换粮食。

秦代
合浦的珍珠到了秦代更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,对于珍珠的养殖和开采技术已经相当成熟,这对于当时的秦始皇来说更是锦上添花。因为当时秦始皇大肆的开疆扩土,并且南珠也作为礼物送给外宾,便因此派官员盯着当地的百姓强制他们为国家种植和开采珍珠。

汉代
汉代到了汉武帝时期,合浦的珍珠也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。专门在海边设置了采捕珍珠的机构珠崖郡,建武十九年设为珠崖县,属合浦。西汉时合浦不仅成为当时珍珠最主要的产地,还是最主要的集散地。所以当地的人因为珍珠有的大发横财,成为大富豪。而且在西汉的时候合浦成为海运的主要港口,因为在国内的水运可以和洞庭湖,鄱阳湖,湘江和长江连接起来,直接到达当时的首都长安。往南走可以直接出海,与世界各地相连接。当时外国人进入中国和中国从海上出国主要就是靠这条路线。

当时外国人想要到中国要么就是从事一些贸易,因为我们的丝绸和珍珠深入他们的喜爱。二是外国人拿当地的琥珀和香料进献给汉朝皇帝,以此来博得汉朝皇帝的欢心。当时外国人还把拿来的香料,琥珀等物品用来交换我们的珍珠,丝绸瓷器。特别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就在合浦,更是进一步繁荣了这个地方的经济。廉州市一时间成为大都市,不仅是珍珠,还有各种茶叶;粮食;丝绸瓷器的集散地,但是珍珠仍是主要商品。这里也因为珍珠的品质而名震四方。特别是走水路可以减少损耗,大大的减少路上损坏的可能。政府也在这里设置了专门的珍珠市场,这里因为这里也因为珍珠带动了瓷器的的发展。

一时的兴盛就会导致过度的捕捞,特别是当时人们还没有开发与保护相结合,合理采捕这么先进的意识。在东汉时期合浦的珍珠因为之前长期采捕和发展,严重的过度采捕,珍珠的特性也是这样,需要很多年才能长成,但是采捕就是很短的时间。长此以往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。因此在《史记》中就有"还珠合浦"的典故,希望当地人合理开采,把珍珠还给合浦。

活佛济公人形VS真身,绿姬VS娃娃VS珍珠,看到白灵:心疼了
很多人都有看过不同的古装电视剧,但是说到这个电视剧肯定很多人都有看过,那就是活佛济公了,一起来看一下吧。 活佛济公人形VS真身,绿姬VS娃娃VS珍珠,看到白灵:心疼了 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个绿的,我们都知道绿姬在剧中,这个人形的时候看起来非常的厉害,为
三国两晋时期
三国两晋时期原本兴旺的合浦廉州也开始一度没落。因为当时政府规定不论是百姓还是商人都不允许靠近合浦的海边,更是不允许私自采捕珍珠。因为当时的珍珠只能是国家开采,这并非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,而是让合浦的珍珠专供皇室享用。即使限制了百姓和商人的开采,但仍然遭到了贵族们的强取豪夺,但是皇室开采毕竟是有限的,生态环境较汉代还是得到了好转。

唐代
唐代我国各个方面都很兴盛,更是奢华的代名词。所以珍珠更是少不了的一项,不论是民间还是皇室。唐朝的天宝元年(742年)至广德二年(764年)间皇室逼迫当地百姓进贡南珠,在国家的强制下珍珠被大面积采捕。这也就发生了从东汉以来的第二次"还珠合浦"事件,唐朝宁龄先在《合浦还珠状》也曾提到过政府逼迫百姓们大量的采捕珍珠,并且合浦的珍珠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他们还是选择视而不见。而且在唐朝也出现在最早的佛像珍珠,也就是把贝壳的磨成佛像的样子插入珍珠蚌中,三年后取出来就是佛像珍珠。

五代十国
南汉国王刘继兴特别喜欢珍珠,命人把珍珠做成各种饰品,甚至整个屋子都是用甚至装饰而成。这样的喜爱需要耗费大量的珍珠,最多的时候刘继兴一次派三千人到合浦去为他采捕珍珠。合浦置媚川都是他的专门的采珠机构,强迫百姓到深海去采捕,因为这个溺死无数的老百姓。
宋代
宋太祖在合浦置媚川郡,专门来管理合浦的珍珠,南珠正式成为奇珍异宝,地位越来越高。972年,岭南小皇帝刘鋹命人用合浦的珍珠做了个精致又帅气的鞍带。特意把这个鞍带进献给宋太祖,总太祖看到之后非常的喜爱和高兴。自宋太祖开始此后宋朝的190多年里一直都在大量的采捕珍珠,后来珍珠的资源一度枯竭。官府不得不派士兵看着百姓们去更深的海域采捕珍珠,就这样溺死和葬身鲨鱼腹中的珠民。造成但是的合浦民不聊生,百姓们哀声怨道的惨状。但是官府没有因此改变开采珍珠的步伐,反而愈加强烈。到了宋之后的各朝各代一直都在毫无节制的开采合浦珍珠,不论是皇室还是民间,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。直到我们建国后保护与开发,合理开采才得到重视。

结语
因为合浦的地理位置和充沛的降雨气候环境,以及四面环海,合浦县里有大大小小很多条河流,海底多为砂质成分,而且海水温度适宜,浮游生物也更多。这也为珍珠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。就是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成为了珍珠品质最好的产地。虽然合浦产的南珠是品质最好的,但是合浦的生态也因此遭到的极大的破坏。我们已经有数千年的珍珠种植和采捕经验,甚至在东汉时期就出现"还珠合浦"的情况。多少人因为南珠而一时暴富,从此衣食无忧甚至积攒下几辈子的财富。又有多少人因此葬身苍茫大海和鲨鱼腹中。合浦珍珠历经数千年,甚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,现在更是历久弥新,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参考文献:
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《后汉书·孟尝传》
《合浦还珠状》
《合浦还珠状》
本文源自头条号:伊人对镜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空心琉璃丸子:镶金裹玉似珍珠
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,尤其是数百年的运河商业繁荣给聊城留下了深厚的饮食遗产。在运河流域的众多名菜中,“空心琉璃丸子”像一颗珍珠始终放射出耀眼的光彩。 空心琉璃丸子形圆如珠 空心琉璃丸子形圆如珠 空心琉璃丸子宛如一颗颗镶金裹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