珍珠 像眼泪一样珍贵的水中精灵

「日本」与谢野晶子作品:珍珠

微信号:qinglan0756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
【日本】与谢野晶子作品:珍珠 每当我看见 那珍珠晶莹的丽影 就止不住地泪水盈盈 长年吐艳的珠华啊 傲然于世,一身明净 人间的珍珠——少女的心 听任命运张罗 无奈捧给了一个人 于是开始了 人生中最短暂的欢欣

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

从古至今,珍珠都被人们视作来自水中的珍宝,它与来自大地的宝石一同成为高贵、美丽与财富的代名词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捕和利用珍珠的国家之一,也是最早开始人工养殖珍珠贝类的国家,目前我国淡水珍珠的产量、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。中国人在与珍珠打交道的漫长历史中,孕育出丰富的“珠文化”,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。

与眼泪相伴的传奇

晶莹圆润、人见人爱的珍珠是如何形成的?天真浪漫的古人对此有种种猜测。翻一翻世界各国与珍珠形成有关的神话传说,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,那就是许多传说都与眼泪相关。在古代阿拉伯人的故事中,当牡蛎夜晚在海滩欣赏月光时,天上有一位女神正在哭泣,女神的一滴眼泪落进牡蛎心脏,便变成了一颗珍珠。在北欧丹麦童话人鱼公主的故事里,人鱼公主思念王子,流下眼泪,被守护在身边的母蚌珍藏起来,眼泪就变成颗颗珍珠。

中国古代关于珍珠形成的神话中,最著名的便是“鲛人泣珠”。传说很久以前,中国的南海里生活着一群鲛女,她们原在月宫中为嫦娥做侍女,因做了错事被罚到海边织绡。她们织的绡薄如蝉翼、滑如凝脂,名叫鲛绡。每逢月圆之夜,她们常常站在礁石上,遥望月亮,思念月宫中的美好时光,伤心落泪。她们落下的眼泪就化作珍珠。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,这个版本中的鲛女是海龙王的女儿。相传一个青年渔民在海上捕鱼时受到海怪袭击,不幸受伤昏迷。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水晶宫的床上,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细心地照顾他。原来海龙王的女儿钦佩青年的勇敢而救了他。后来海龙王的女儿与青年相爱结成夫妻,带着夜明珠随青年来到人间。一个贪官为了抢夺龙女与夜明珠,杀害了青年。悲伤的龙女回到海里,每逢月圆之夜就会坐在珊瑚岛上哭泣,思念死去的丈夫。“鲛人泣珠”的典故被古代文人频频引用,比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《锦瑟》一诗中就有“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”的句子。大概是人们觉得一粒粒晶莹的珍珠像极了一颗颗珍贵的眼泪,便纷纷以泪喻珠、以珠比泪。这些美丽的传说让这个来自海洋的精灵更加珍贵动人。

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

那么珍珠究竟是怎么来的呢?其实,珍珠是由珍珠贝类生成的一种生物矿物。珍珠贝类主要包括鲍类、牡蛎、贻贝和蚌类。当珍珠贝类软体部的外套膜的外面受到外物(如微小的沙砾或生物体)等外力的刺激和压力,外表皮的单层上皮组织局部或一部分细胞下陷,逐渐形成一个囊状结构,即珍珠囊。珍珠囊内的上皮细胞能持续分泌一种半透明的珍珠质而生成珍珠。珍珠贝每天分泌约3到4次,每次覆盖涂满的厚度仅约0.5微米,需要2到5年的时间,才能长成一颗直径3毫米以上的珍珠。

珍珠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,还含有少量的有机物和水。它的稳定性差,遇到酸性物质会融化、起泡,因此不适宜和醋、香水、油、盐、酒精等物质接触。珍珠的形状大多为圆形、椭圆形、梨形和异形。珍珠有丰富多彩的颜色,如白、红、黄、粉、黑等,这主要与珍珠质中所含有的微量金属元素有关。如果珍珠中含有铜元素,那么它的颜色就是金黄色的;如果含有钠元素,就是肉粉色的;如果含有锌元素,那么它就呈红色。

古代的珍珠大多来自浅海海域,近代人工养殖技术兴起,产自河湖的淡水珍珠后来居上。现在我们看到的珍珠,无论海水珍珠还是淡水珍珠,绝大多数都是养殖的,天然珍珠已经凤毛麟角。

艰辛的采珠史

我国古代先民很早便发现了珍珠的价值,并开始了珍珠交易。战国时期的《尚书·禹贡》中记载:“淮夷蠙摈珠,暨鱼。”蠙摈,即蚌之别名。说的是淮水这个地方,盛产珍珠和美鱼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也有“郑人买椟还珠”的典故,说的是一个楚国人跑到郑国去卖珍珠,郑国人却对装珍珠的木匣更感兴趣,高价买走了木匣留下珍珠。成语“买椟还珠”沿用至今,用来比喻取舍不当。

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

秦代开始,珍珠成为朝廷贡品,具有了特殊的社会地位和价值。它开始闪耀在帝王的皇冠、贵妇的装饰、佛像的宝座上,被视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。广州出土的西汉南越王墓中,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珍珠,总重量达到近4.6千克。这些珍珠的直径大小不一,小的有一两毫米,大的可达20毫米,并且大部分都有穿孔。可见穿戴珍珠饰品已经成为彰显尊贵身份的方式之一。

两汉时期,地处热带、亚热带的广西合浦、珠厓、交趾一带水域开阔而温暖,水生物质丰富,十分适合珠蚌的生长,故而盛产珍珠。其中尤以合浦的珍珠资源最为丰富,采珠业最发达。史书记载,合浦百姓不懂耕作技术,“唯以采珠为业”。由于珍珠小巧而贵重,便于携带,且“珠玉之利百倍于农事”,珍珠贸易在合浦兴盛起来。一些中原地区的商贾来到广西采购珍珠,再贩卖到内地,可以“致产数百万”。后来,合浦成为两汉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,大批载有合浦南珠的商船驶向东南亚、南亚诸国,使这个小海港成为汉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桥头堡。

然而,珍珠在给沿海地区人民带来福祉的同时,也带来了无尽的苦难。由于封建统治者对这一天然尤物所求无度,地方官员争相进贡,结果沿海地区的许多老百姓因下海采珠而葬身鱼腹。李白有诗云:“相逢问疾苦,泪尽曰南珠。”古代的采珠史就是珠民的血泪史。

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

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采珠最鼎盛的一个时期。史料记载,弘治十二年(1499年),官府征集府船800艘,人夫8000名,费银万两,采珠28000两。在这次大规模采集中,病、溺死人夫600余名,七十多艘船被风浪打坏。官府采珠之劳民伤财可见一斑。由于过度捕捞,明嘉靖时期,珍珠的采集量已经大大下降。巡抚都御史林富上《乞罢采珠疏》谓:“嘉靖五年采珠之役,死者万计,而得珠仅80两,天下谓以人易珠,恐今日虽以人易珠,亦不可得。”

在明朝末期出版的《天工开物》一书中,宋应星详细记载了采珠的方法。“凡采珠舶,其制视他舟横阔而圆,多载草荐于上。经过水漩,则掷荐投之,舟乃无恙。舟中以长绳系没人腰,携篮投水。凡没人以锡造弯环空管,其本缺处对淹没人口鼻,令舒透呼吸于中,别以熟皮包络耳项之际。极深者至四五百尺,拾蚌篮中。气逼则撼绳,其上急提引上,无命者或葬鱼腹。凡没人出水,煮热毳急覆之,缓则寒栗死”。大意是采珠船的形制比其他的船要宽和圆一些,船上装载有许多草垫子。每当经过有旋涡的海面时,就把草垫子抛下去,这样船就能安全地驶过。采珠人在船上先用一条长绳绑住腰部,然后带着篮子潜入水里。潜水前还要用一种锡做的弯环空管将口鼻罩住,并将罩子的软皮带缠在耳项之间以便于呼吸。有的人最深能潜到水下四五百尺,将蚌捡回到篮里。呼吸困难时就摇绳子,船上的人便赶快把他拉上来,但仍有人会葬身鱼腹。潜水的人在出水之后要立即用煮热了的毛皮织物盖上,太迟了的话人就会被冻死。

由于超量捕捞,到了清代,广西沿海地区的天然珍珠采捕业渐趋衰落,当地珠民无法再赖此为生。而产自松花江及其支流的东珠此时受到统治者推崇。清顺治七年开始,东珠的采捕由分散采珠改为集中采珠,严禁民间自行采捕。清朝的采珠人被称为“牲丁”。采珠一般结队乘船而行,到了有珠蚌的水域,船队停靠河岸,有人把长杆往河底一插,牲丁依次下潜到插杆的地方摸捞珠蚌。产东珠之河水冷而湍急,虽不似海水深不可测,但下水捞珠也是很危险的。民间有“珍珠美,珍珠贵,颗颗俱是牲丁泪”的说法。东珠十分珍贵,只能由皇室使用,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。创立满文的大功臣额尔德尼,就因私藏了20余颗东珠,与妻子一道被努尔哈赤下令斩首。同样由于常年大量采集,产自东北的东珠数量大幅下降。

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

珍珠养殖历史悠久

我国是最早发明珍珠人工养殖的国家,但这种养殖技术并没有引起重视。古代中国的养珠法传到国外之后,本国的养殖珍珠却长期停顿下来。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恢复了传统的养珠法,还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养殖方法,珍珠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。

宋人庞元英在《文昌杂录》中记载“礼部侍郎谢公言,有一养珠法:以今所作假珠,择光莹圆润者,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,伺其口开,急以珠投之,频换清水,夜置月中,蚌蛤采玩月华,比经两秋,即成真珠矣”。虽然“蚌蛤采玩月华”之说纯属迷信,“伺其口开,急以(假)珠投之”并没有说明怎样投放到蚌的体内、投放到什么位置等,但这段记载说明我国古人已经开始了人工养殖珍珠的尝试,并已知道一颗珍珠的形成至少需要两年。

开蚌彩色大珍珠

新中国成立以后,古代的珍珠养殖技术重新焕发出光彩。1957年,周恩来总理指示:“要把南珠生产搞上去,要把几千年落后的自然采珠改为人工养殖。”1958年,毛主席指示:“旧社会劳动人民辛辛苦苦采珠进贡皇帝,现在我们养珠要为社会主义人民服务。”1959年,熊大仁教授编著了我国首部《珍珠的养殖》专著,为我国珍珠人工养殖奠定了基础。1962年,淡水无核珍珠培育成功,实现了历史性突破。1964年上海水产学院成功培育出淡水有核珍珠和象形附壳珠。淡水无核珍珠养殖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,尤其是江苏、浙江、湖南等地发展迅速,江苏和浙江先后在1967年、1968年批量生产出淡水珍珠。此后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在全国逐步推广,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。

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

在淡水养殖珍珠取得成功后,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,我国科学家在北部湾海域进行的海水养殖珍珠实验也取得成功。海水养殖珍珠的环境较复杂,对水温要求高,在冬季来临的时候需要将育珠贝迁移到温暖的海域。

通常,珍珠贝类长到两岁就可以进行珍珠养殖了。养殖珍珠分为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。无核珍珠是把珍珠贝类的外套膜外上皮细胞进行体内组织培养,使之长成珍珠囊、分泌珍珠质后形成珍珠。有核珍珠的养殖,从一开始就需要把珍珠核和外套膜的外上皮细胞,同时插入并埋藏于皮下,让珍珠囊沿珍珠核周围形成。植入的珍珠核主要是钙类物质。有核珍珠比无核珍珠个头儿大。

1984年,我国淡水珍珠产量突破100吨,首次超过当时产量最高的日本,自此我国淡水珍珠产量始终位居世界首位,占比不断提高。目前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产量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0%以上。

医林探究

珍珠入药用处多

珍珠的用途十分广泛。除了作为饰品,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。特别是珍珠质中富含抗氧化的硒元素和氨基酸,因此被视为美容养颜的佳品。

梁代陶弘景在《本草经集》中说,珍珠“有治目肤翳,止泄”等作用。唐代的《海药本草》也认为,珍珠可以明目、除晕、止泄。在元朝,商人们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饮用,认为它既可以滋补,又可以防暑。

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写道:“珍珠味咸甘寒无毒,镇心点目;珍珠涂面,令人润泽好颜色。涂手足,去皮肤逆胪;坠痰,除面斑,止泻;除小儿惊热,安魂魄……”同时,《本草纲目》还记载了珍珠药用的多种方法。

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

咬文嚼字

珍珠的浪漫别称

中国古人常以“明月”“琅玕”来代指珍珠。《楚辞·九章》记载“被明月兮珮宝璐。”《墨子》中也有“楚之明月出自蚌蜃”的记载。《孔雀东南飞》一诗中描写刘兰芝,用“腰若流纨素,耳著明月珰”,说的就是刘兰芝佩戴着珍珠耳环。“琅玕”原本是一种传说中的仙树,这种树的果实叫琅玕子,也被简称为琅玕。有些古书中用“琅玕”比喻圆形的美玉,也有的用其指代珍珠。

在西方艺术世界里,有一种富丽堂皇又浪漫唯美的艺术风格,被称为“巴洛克风格”。“巴洛克”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中的意思就是“不规则的珍珠”。这种风格在雍容华丽中略带世俗的凌乱,在文艺复兴时期十分流行。

成语拾趣

“鱼目混珠”的由来

从前,有一个叫满愿的人,买到一颗又大又白的珍珠。他非常珍爱,装在一只精致的盒子里,严密地收藏起来,从不轻易给人看。他有一个邻居叫寿量,非常羡慕满愿的那颗珍珠,但又没有机会欣赏。

有一次,寿量得到一颗鱼眼睛,也很大、很精致,就把它当做珍珠藏起来,也不给任何人看,还常向其他人说:“满愿有一颗珍珠,有什么了不起,我也有一颗非常漂亮的珍珠呢。”

后来,满愿和寿量都得了同一种病,他们同时去看医生。医生诊断后说:“这种病很好治,药材我这里都有,只是需要珍珠粉来做药引子。”两人一听,分别回家去取珍珠。等拿到医生那里,医生看了满愿的珍珠后赞叹:“真是一颗好珍珠!”然后又拿起寿量的那颗“珍珠”看了看,哈哈大笑说:“这哪是珍珠,分明是鱼眼睛嘛!你这是鱼目混珠啊。”寿量羞得面红耳赤。

后来,“鱼目混珠”就被用来比喻以次充好、以假乱真。

(北京日报 张品秋)

找记者、求报道、求帮助,各大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壹点情报站”,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本文源自头条号:齐鲁壹点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“淄博珍珠”即将点亮夏日美好

来源:淄博日报-淄博新闻网 7月23日晚,淄博市民热切期待的2021第二届淄博青岛啤酒节即将闪亮登场,记者20日傍晚在位于淄博会展中心的2021第二届淄博青岛啤酒节布展现场看到,啤酒大棚已经基本完工,音响设备陆续到位,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进行,“淄博珍珠